夏季老年人心脑血管病高发,氢气能发挥哪些作用?

 首码君   2024-02-01 20:42   0 条评论
九鼎私域 九鼎私域

最近大家都感受到夏天的“热情”了吧!

尤其是对于有心脑血管问题的这类人群,高温天气非常不友好。胸闷、气短、心跳加快等不适症状时有发生,血液变得粘稠,心脏缺氧缺血,血压血糖不稳,心脏功能下降...

可以说,除了寒冷的冬季,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又一个高峰期。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如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风等就进入高发期。

小纳同学一直在强调,氢气作为安全的抗氧化损伤效应分子,是老年人的福音。其在老年心脑血管问题方面的应用,氢气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下面就跟随小纳同学一起通过常见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氢气的一些临床试验结果,来看看氢气究竟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图片来源:摄图网

1. 氢气与高血糖、高尿酸等代谢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是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而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糖尿病)、高尿酸等代谢综合征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上游疾病。随着氢气选择性抗氧化作用和在动物心脑血管病模型中有益作用的揭示,人们推测氢气可能在预防和干预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中起重要作用。

早在2008年,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Akiyama等对36例通过饮食和运动疗法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6例糖耐量异常患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研究,男18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岁。试验组18例,富氢气水900ml/d连续服用2个月。此试验在国际上首次证明富氢气水900ml/d,连续服用2个月,能降低血液中LDL-C和血糖,6例糖耐量异常者中有4例恢复正常。同时观察到胰岛素抵抗减轻,SOD及脂联素增高。

Nakao等2010年发表了一项开放标签研究,代谢综合征20例,男10例(腰围≥100cm),女10例(腰围≥88cm)。自身对照,富氢气水1.5~2.0L/d,连续8周,第4~8周观察到LDL-C降低,血糖无变化,血压、心率、体质量无改变,丙氨酸转氨酶和肌酐显著降低。同时观察到富氢气水可以降低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提升抗氧化能力。

血尿酸增高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2017年郑延松等发表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氢气水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生活方式指导,氢气水组服用富氢气水(1~1.5mg/L)200ml/次,3次/d,连续3个月。对照组给予同包装同量同疗程纯净水。试验结束时揭盲,氢气水组37例患者中有34例完成亚健康评分,平均降低8.2分。对照组30例患者中11例完成亚健康评分,平均降低0.8分。2组舒张压、TC、尿酸均有下降。但氢气水组尿酸下降更明显。说明氢气对高尿酸血症有一定的干预作用,这种作用在同时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的情况下发生的,说明氢气与生活方式指导有协同。同时可改善患者的自我感觉。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我国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秦树存团队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了系列研究,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系列人群研究论文。2013年Song等在社区征集2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指导其饮用富氢气水,每次450ml,2次/d,持续10周,比较干预前后指标发现,饮用富氢气水后血清TC、LDL-C含量降低,HDL-C、SOD含量升高,脂质过氧化标志物含量降低。此试验在富氢气水作用机制上做了进一步探讨,但没有设置安慰剂对照组。

2015年Song等在社区选择68例单纯高胆固醇血症患者(35~60岁),仅生活方式干预但未接受任何调脂干预最少3个月,经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饮用罐装富氢气水(0.9L/d、0.3L/次、3次/d),对照组饮用等量等疗程纯净水。2组受试者均每次蒙蔽双眼饮用,连续10周。试验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TC水平明显降低(17.65%vs47.06%),LDL-C水平也显著降低(23.53%vs47.06%),血清HDL-C、TG和葡萄糖没有改变。重要的是,他们对发挥脂质调节功能的HDL-C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分析,发现富氢气水可以使HDL-C结构改变,功能增强。此试验提示氢气在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消退中的潜在作用。

2020年印度莫拉达巴德国际营养学院LeBaron等报道,他们选择代谢综合征患者60例,男女各30例,平均年龄43岁,符合4项入选标准中至少3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腹型肥胖(男腰围≥90cm、女腰围≥80cm)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高浓度氢气水饮用,每次250ml(提供5.5mmol氢气),3次/d,连续24周,对照组给予等量等疗程味道外观相似的没有氢气的纯净水。试验结束时检测发现,干预组丙二醇和D-二聚体减少,维生素C和维生素E增加;心率、体质量指数、步行心率均降低;TC和TG降低(7.2%~22.9%);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2%;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降低。他们认为,高浓度富氢气水空腹饮用半年可以显著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情况。

从这些来自不同国家(日本、美国、印度、中国)的人群试验可以看出,长时间饮用富氢气水(8~24周)可以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相关血液指标和临床情况。但也有一些时间短的试验并未看到这样的效果。

图片来源:摄图网

2. 氢气与不稳定性心绞痛

Si等为评估氢气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影响进行了体外实验和临床试验研究。首先通过氧化型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构建了体外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体外实验表明,氢气通过下调凝集素样氧化型LDL受体/NF-κB信号通路抑制了氧化型LDL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随后,他们招募了40例患有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住院受试者,并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服用富氢气水或相同量的安慰剂纯水1000~1200ml/d,持续3个月。临床分析显示,摄入富氢气水缓解了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症状。与常规治疗者相比,富氢气水可更有效地降低TC、LDL-C和载脂蛋白B水平。这些结果支持氢气作为辅助干预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益作用。

3. 氢气与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阻塞血流引起,也有因冠状动脉痉挛引起。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尽快恢复血管内的血流是最有效的临床干预方法。但血流恢复时富氧血液的灌注会诱导细胞毒性活性氧的产生,这种活性氧的爆发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这一过程被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占最终梗死面积50%以上。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重要环节。

图片来源:摄图网

日本千叶大学做了系列研究,2008年,他们在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富氢气盐水灌注40min,发现显著减少梗死面积。在狗的模型也观察到同样的效果,吸入1.3%氢气和26%氧气,左心室梗死面积从44%减少到21%。这个团队从2011年11月~2016年3月招募了20例原发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开放标签、单盲、对照临床试验。吸氢气组10例,从介入手术时开始吸氢气(1.3%)至手术结束后1h,对照组10例,不吸氢气。3个月后检测心脏挽救指数,吸氢气组左心室每搏量从36ml增加到46ml,左心室射血分数从55%增加到66%,对照组以上指标无明显变化。在3~6个月的观察期内,对照组有2次不良事件,吸氢气组无不良事件。此临床试验提示,心脏介入手术期氢气吸入,3~6个月观察期内显示了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能与氢气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活性氧爆发有关,从而加速了受损心肌的再生和重构。

4. 脑梗死

2011年,Ono等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进行观察,分为2组,EH组(依达拉奉+富氢气盐水干预组,8例),静脉内给予羟基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和氢气盐水)治疗,E组(依达拉奉治疗组,26例)静脉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通过一系列观察和分析MRI指数评估干预效果。将这两组数据的平均值与文献中的自然过程进行比较:

(1)在试验中添加氢气不会引起副作用;

(2)在脑干梗死急性期给予羟基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可改善针对自然病程的MRI指数;

(3)在联合使用依达拉奉和氢气盐水的干预中,作用更为显著。

他们的试验提示氢气盐水与羟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有协同作用。

图片来源:摄图网

5. 氢气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CABG是冠心病治疗的一种手段,常常需要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停搏、复跳的心脏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

2019年有研究结果显示,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行CABG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氢气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氢气组在CABG开始时给予2%氢气联合氧气转机1h,对照组只给予氧气。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手术开始5min、手术结束时、术后4h、术后24h分别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中SOD的活性以及氧化产物丙二醛、高迁移率族蛋白B1、白细胞介素6等。发现白细胞介素6减少,丙二醛增加程度减少,SOD降低程度减少。提示氢气吸入降低了体内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对心肌的损伤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Danilo-va等研究显示,涉及20例在体外循环下接受手术的获得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男性16例,女性4例),分为2组;第一组(11例)在气管插管后立即以1.5%~2.0%氢气从呼吸机呼吸回路给予,并贯穿整个换瓣手术过程。第二组(9例)未吸入氢气。于4个时间点进行血样采集:麻醉诱导开始时、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终止后及术后1d。通过二烯和三烯缀合物、希夫碱的水平来评价过氧化反应。他们认为术中吸入氢气可使患者氧化应激表现降低,其作用最为明显是在术后1d。

以上两个临床试验表明,氢气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和安全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抗氧化剂。

图片来源:摄图网

6. 心脏骤停复苏后昏迷

心脏骤停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抢救成功率很低,即便抢救成功,缺氧性中枢神经损伤又是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药物可以改善。

日本千叶大学在前期多次动物实验的基础上,2016年Tomoyoshi等发表了临床研究结果,他们给5例心脏骤停抢救成功后陷入昏迷的患者应用2%氢气持续吸入18h,在心脏骤停后90d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完整存活率,5例患者中4例脑功能评级为1级(即意识清醒,可完全正常生活、工作,仅遗留轻度的神经或心理后遗症)。另1例患者在试验停止后22h死于肺炎诱发的败血症休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定与吸入氢气无关)。该研究虽然入组病例不多,但首次提供了氢气可以保护心脏骤停患者脑功能的临床证据。同年,日本厚生省批准氢气吸入作为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手段。

Tamura等为研究氢气对心脏骤停后陷入昏迷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连续招募了5例心脏骤停后昏迷的患者,3例男性,平均年龄(65±15)岁;其中4例心源性心脏骤停,1例败血症性心脏骤停,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体温管理。入院18h后开始吸入2%氢气(氧气吸入按常规进行)。评估了吸入氢气后氧化应激标志物和细胞因子的时间变化,血氢气浓度,血浆和尿液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代谢产物的衍生物)在吸入氢气前后,分别于3、9、18和24h测量核苷化合物,N-己酰基赖氨酸,脂质过氧化物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TNF-α)。动脉血氢气浓度测量显示与吸入氢气是平衡的。研究发现,在常规治疗中吸入氢气,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降低,但细胞因子水平未改变;败血症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未改变,但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提示我们,氢气对于不同人、不同病理生理状态所发生的作用可能是不同的。由于该研究例数太少,并未设立对照,因方法学上的弱点,吸入氢气对昏迷的心脏骤停患者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因子的影响仍然不确定。

图片来源:摄图网

温馨提示:根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条例》,氢气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本文地址:http://shoumazu.com/3177.html
版权声明:项目均源于互联网, 首码君 无法审核全面,如有违规,请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