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浙”里,情深意长!

 首码君   2024-03-30 10:06   0 条评论
九鼎私域 九鼎私域
浙江有很多乡村,名闻遐迩。比如,余村。余村隶属于湖州安吉,因地处天目山余脉的余岭而得名。18年前的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两山”理念指引下,余村已经成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

下姜村。下姜村地处淳安县枫树岭镇,曾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工作联系点。20年前的4月24日,习近平同志首次来到这个村调研,并提出殷切期望。当年,“土墙房、烧木炭、半年粮、有女莫嫁下姜郎。”如今,“农家乐、民宿忙、瓜果香,游人如织进下姜。”当前,李祖村也渐为人知,声名鹊起。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金华义乌调研,就到了李祖村。李祖村,地处义乌西北城郊。总台《新闻调查》栏目曾报道过李祖村。据介绍,这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村子,曾有个绰号叫“水牛角村”,“意思是没有希望的村庄。”古朴却无新韵,景美而缺人气。如今的李祖村,有礼有爱有温度,安放得了热爱与理想,不仅成为浙江省农创客示范基地,还是“义乌人的后花园,义乌人精神的栖息地”。

01

钱塘潮涌,乡村巨变。李祖村、下姜村、余村等无数个浙江乡村发生蝶变,均与“千万工程”息息相关。2003年6月5日,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一项名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千万工程”拉开序幕。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20年来,经过一轮轮高水平规划、全方位重塑,浙江数以万计乡村实现了华丽转变。

它们各具特色,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称得上“千村千面,万村万象”。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一书中写道:“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正是因地制宜的必然选择。”正因为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而又保持自身特质,才有各美其美。它们也有共性,都实现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有机融合。它们还有一个共性:都是“千万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千万工程”,千条万条,让群众受益是第一条。其实,“千万工程”在推进过程中并非一马平川,但是,认定了正确的事就要做下去,只要对群众有好处就要坚持到底,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看老百姓口碑,考验‘千万工程’是否真正让农民受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锚定目标,凝心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民生工程得民心。“千万工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实践,也谱写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范本,因为它实现了造美于乡村、造福于乡民、造梦于乡土。

02

总书记此次考察,还到了义乌国际商贸城。

义乌是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关心和关怀的地方,他在浙江工作期间,曾12次到义乌调研指导,并亲自总结推广义乌发展经验,到中央工作以后,还多次在国际场合点赞推荐义乌。“小商品,大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被誉为“世界超市”“世界小商品之都”,盛誉背后是一组令人震撼的数据——据统计,义乌国际商贸城共有7.5万家商铺,关联着全国20多个产业集群、210万家中小微企业、3200多万名工人就业。有人计算,如果在每个商铺驻留3分钟,每天逛8小时,大约需要一年半时间才能逛完7.5万家商铺。此外,在这个商贸城,平均每秒钟就有一辆车进出,物流量很大。“义乌国际商贸城”中有个关键词是“国际”,可用六个字来诠释这个国际特色:“买全球、卖全球”。这里商品颇为丰富,让人流连忘返、爱不释手,以至于有网友说,“没有一个外国人能空手离开义乌。”

“金鹁鸪、银鹁鸪,飞来飞去飞义乌”。从货郎“鸡毛换糖”起步,到1982年设立小商品市场,再到确立“兴商建县(市)”发展战略,义乌一不临海、二不沿边,却能“弯道超车”,在于它因市场而兴、因市场而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建在市场上的城市”。义乌实现大跨越,蜚声海内外,背后有多重因素。比如,当地群众有市场意识,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两板精神”:既能做老板,又能睡地板,还能感受到“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而同时,也与政策支持有关。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有一次在义乌调研强调,必须把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与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习近平同志还说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要给义乌这个“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市场“吹哨”,部门“报到”,义乌获得飞速发展,背后是政策、措施的有力支撑。“市场是义乌的根和魂,市场兴则义乌兴。”今天,再次打量义乌,不仅要看它的禀赋,还要看它的追求,不仅要看它的定位,还要看它的变化。

一大变化是,这里的自主创新产品越来越多,不断擦亮“中国制造”的品质;另一个变化是,不断深化外向型经济特点,在“一带一路”建设扮演重要角色。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从义乌出发的“义新欧”班列开行1366列,约占全国开行量的10%。

03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绍兴考察,专门来到“枫桥经验”陈列馆。

“枫桥经验”发源于诸暨枫桥。60多年前,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后被总结为“枫桥经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数十次谈及“枫桥经验”,强调“要充分珍惜‘枫桥经验’,大力推广‘枫桥经验’,不断创新‘枫桥经验’”。“枫桥经验”还先后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枫桥经验”,二十大报告是这样表述的:“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枫桥经验”发轫于一个小镇,却能“走”遍浙江全省,并在全国各地发扬光大,原因何在?就在于它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真正体现并做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随着时代发展,“枫桥经验”内涵不断丰富。从“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再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正因为紧扣时代需要,注入新的动能,“枫桥经验”彰显了更强大生命力。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总书记此次来到枫桥经验陈列馆,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重温“枫桥经验”诞生演进历程;二是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情况。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把枫桥经验落实好,也要发展好。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直面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特点新问题新矛盾,“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湖光山色两相宜,钱江潮涌逐浪高。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走遍了全省11个市、69个县(市、区),他熟悉“浙”里的山水草木、风土人情。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来到浙江,此次考察调研,对浙江发展提出了新期待。船到中流正奋楫,浙江未来可期。

本文地址:http://shoumazu.com/6444.html
版权声明:项目均源于互联网, 首码君 无法审核全面,如有违规,请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