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我国胃癌越来越多?医生提醒:3大“胃癌帮凶”被揪出,改一个胃都会感谢你

 首码君   2024-05-27 12:56   0 条评论
九鼎私域 九鼎私域

众所周知,我国是个“胃癌大国”。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统计表明,我国胃癌高居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一位,2020年胃癌的新发病例更是达48万。 那么,胃癌真的是避无可避吗?其实,胃癌在来临前,我们可以揪出它的 “帮凶”,或许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胃癌3大“帮凶”被揪出,早知道能救命!

爱吃重盐食物

食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料之一。但盐具有高渗性,人若长期摄入高盐食物,且不加控制食盐的摄入量,会直接刺激胃粘膜,增加胃炎、胃溃疡等消化道疾病的发病几率,时间久了极易诱发胃癌。不仅如此,大型流行病学也表明,除了胃癌,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均与高盐摄入有关。据统计,中国成年人平均每日盐摄入量高于推荐量的两倍之多,持续在10克以上。事实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少于5克(大概一个啤酒盖的量);儿童、糖尿病以及高血压患者,每天盐的总摄入量不宜超过3克。在生活中,除了白花花的食盐,大家还要警惕一些“隐形盐”,如豆瓣酱、酱油、辣椒酱等调味料。

感染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一种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细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在20多年前(1994年)就把幽门螺杆菌列为了I类致癌因子。

 

可以说,幽门螺旋杆菌是打开胃癌“潘多拉魔盒”的钥匙。

 

Hp致癌原理,符合业内公认的胃癌发生模式: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在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人数众多,约有7亿人,其感染率高达56.22%。

 

再加上,幽门螺杆菌主要是口-口传播,且我国家庭生活中习惯“共餐制”,这也就意味着,当餐桌上有一人得病,人们通过共用碗筷、一起进食等,就可能造成家族聚集性感染。

 

基于此,建议大家进餐时尽量使用公筷、公勺,最好实行分餐制,避免交叉感染;大人不要嘴对嘴喂食小孩;平时注意手卫生,如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当然,如果检查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家也不必太过紧张。

 

一方面,规范疗程的抗感染治疗,是可以做到清除Hp的;另一方面,感染了Hp,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展为胃癌。

 

总之,希望大家能重视对Hp的防治,不要给病菌有可乘之机。

小科普:Hp的检查方法

 

抽血:阴性基本上就可以排除感染了;但阳性代表的是感染过,并不能确定现在有没有感染。呼气:阳性基本上可以判断是有感染,而阴性则不能完全排除并没有感染。 

 

忽略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癌前病变常见的病症,也是胃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在临床上,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这与普通胃炎没有太大区别,因此被很多人忽略了。

 

因此,当你出现上述不适时,最好尽早到医院就诊,不要把慢性萎缩性胃炎误以为是普通胃炎,从而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当然,查出患有萎缩性胃炎的朋友也不必过分紧张。

 

目前认为,由正常细胞发展为癌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的时间较长,多为数年甚至数十年。而在癌前病变阶段,如果能进行合理的治疗,就有中断癌变的可能。

 

此外,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率为2.5%~10%,绝大多数萎缩性胃炎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不会发生癌变。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注意积极治疗、合理调养、定期复查。其中,加强定期随访监护,并在胃镜下作活检,以注意其癌前变化的动态演变,是当前胃癌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3类高危人群,定期做胃镜检查

 

由于国人普遍缺乏做胃镜筛查的意识,加之早期胃癌症状不明显,因此很多人一发现就是胃癌中晚期。 所以,建议以下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40岁以上的人群,可每两年进行一次胃镜普查,而伴有消化道症状的人,或有胃癌家族史或在胃癌高发区居住的人群,尤其需要重视。经常胃部不适,总是无规律隐痛的人群。别等到出现呕血、黑便等恶化情况时,才想着做胃镜,那时很可能已经晚了。有胃癌高危因素人群,包括: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息肉、胃黏膜肠化病史等。本文配图均来源于壹图网。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

本文地址:http://shoumazu.com/8983.html
版权声明:项目均源于互联网, 首码君 无法审核全面,如有违规,请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